禹州市刘门村退耕还林提质增效模式入选河南省退耕还林典型案例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4-07-1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禹州市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共完成退耕地还林6.4万亩,涉及全市15个山岗区乡镇,173个行政村。

磨街乡刘门村是禹州市5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357户1568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419人,已脱贫90户392人,末脱贫11户27人。全村面积4.5平方公里,荒山面积3600余亩,退耕还林1307亩,目前柿树种植面积2600余亩。刘门村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持续推进退耕还林巩固成果和提质增效,建立了千亩柿子基地,成立一个柿子深加工企业,生产柿饼和柿子醋等产品,开辟新的生产致富门路,探索形成退耕还林提质增效模式成功范例。今年7月,禹州市刘门村退耕还林提质增效模式入选河南省退耕还林提质增效典型案例,并推荐国家林草局。

一是推广优良品种。‘升底尖柿’适应能力强、特性稳定、综合性状优良,鲜食汁多味甜,加工制成的柿饼质地通明,软糯香甜,营养丰富。苗木建园3年开始结果,四年树龄单株产鲜果8-10kg,在禹州市浅山丘陵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前景。

二是创新运营模式。为发挥产业集中种植尖柿的优势,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性质的“柿柿如意”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管理运营模式,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培训”,目前拥有5家合作社和1个家庭农场,种植尖柿面积达3360亩,开发柿树新品种30多个,带动附近4个村发展柿树1000余亩。

三是强化技术培训。依托许昌市林业和花木园艺发展中心技术优势,开展长期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定期进行理论和现场培训,统一技术规范,提升技术水平;培养技术骨干,提高技术普及范围,逐步形成了一批比较专业的柿树田间管理和加工制作熟练团队,促进了公司快速发展。

四是助力脱贫攻坚。成立了由乡党委委员、副乡长任组长,村两委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组,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优先安排贫困户参加土地流转、种植柿树、劳务用工等工作。2015年试验田喜获丰收,收获鲜柿八万斤,柿子色泽亮丽,口感香甜,共制成柿饼一万多斤。2016年,刘门村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帮助 38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经过一系列措施,刘门村柿子产业取得不俗成效。在生态效益方面。近年来,该村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面开展生态扶贫,注重退耕还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精准施策发力,让一座座荒山变成了青山,村容村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到处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山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减轻。同时由于果园的调节温度、增加湿度、降低风速等生态作用的发挥,对当地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防护和增产作用。在经济效益方面。目前,公司种植面积增加3360亩,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建成了以柿饼、柿子醋加工为主打品牌的柿子加工基地。已挂果近千亩,年产柿子15万公斤,2.5万公斤柿饼,柿子醋5000公斤,年创综合经济效益300万元。在社会效益方面。该村柿树加工新品种栽培基地的示范作用和柿饼产业化加工生产,影响和带动了项目区周边村镇及地区辐射发展种植,同时带动三产服务行业发展,增加100余个农民就业岗位。“柿柿杏隆”品牌打开了国内市场,特别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刘门村柿饼已经走出国门,打开韩国等外国市场。同时,企业秉承反哺农户的宗旨,每年拨付资金资助村办养老院、扶助学校、向贫困户发放福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该村先后被评为“禹州市美丽乡村”、“许昌市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