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禹州市围绕矿山生态修复和“果树进村”,采取有效措施,将植树造林工作重心向山区乡镇转移,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压实多方责任,强化生态修复。严格按照“谁开采、谁治理,谁破坏、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原则,压实镇、村、企业各方责任,加大露天矿山、废弃矿山、绿色矿山综合整治力度,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因矿施策、分类施治,推进生态修复,再造绿水青山,最大限度降低矿区山体和地面裸露程度,消除或降低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截至目前,无梁、浅井、苌庄、神垕等重点乡镇共修复矿山2000余亩。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管护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制定优惠政策,落实奖惩措施,吸纳在外成功人士和本地大型企业参与,累计投入绿化资金1200余万元,加大山区乡镇宜林荒山荒地和困难地造林力度,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按照“林长制”要求,督促指导镇、村两级建立分片定责工作机制,细化责任落实,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林木“栽得上,有人管,能成活”,筑牢山区绿色生态屏障。
三是培育特色林业,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开展山区生态经济林建设,持续推进“果树进村”工作,今年新增特色经济林1000多亩,重点培育了苌庄镇玩花台优质梨基地、磨街乡大涧和神垕镇苗家湾村千亩柿园、方山镇杏山坡杏树基地等一大批特色经济产业村,绿了青山、富了群众、美了家园,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